2007年5月3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第一阅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义乌企业遭遇打假之“痛”
周律江/文

  消费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,合法权益就会受到侵害。而对于被假冒的企业来说,除了市场利益受到冲击外,企业信誉也将受损。
  随着品牌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,不少深受假冒之苦的义乌品牌企业,加入到主动打假的行列。
  然而,打假之路并不好走。在这场“猫和老鼠”的游戏中,企业扮演的角色,往往是那只经常失手的猫。
  有关商标保护专业人士表示,委托打假公司打假法律风险太大,企业还是应该多从自身可利用资源出发,来加强打假力度。

  经济账:企业打假总是亏多盈少
  日前,义乌红辣椒袜业派人前往江西省南昌市进行打假取证工作,这是该公司今年来第4次外出打假。公司负责打假的程女士介绍说,假冒的袜子屡屡流入省外市场,给公司拓展省外市场带来很大阻力,产品美誉度也受到影响。为了打假,公司每年要投入数十万元,牵扯了很多的人力物力。
  据了解,外地制假产品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义乌的强势行业,如袜子、内衣、服饰等行业的品牌企业。近年来,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和权益,义乌许多知名企业都开始主动走出去打假。“傲哥”服饰去兰州打假,“真爱”公司去河南省商丘打假,“宾王”扑克去武义打假……但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是,打假的成本越来越高。
  红辣椒袜业的商标法律顾问告诉笔者,以单个打假案为例,企业要负担打假人员的住宿、往来车费等费用,为了获取更多的制假证据,打假人员经常要数次外出,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即便顺利完成打假工作,企业还得去外地通过民事诉讼获取赔偿,请律师、出庭作证等程序走下来,最快也要两三个月,这又是一笔开支。一个打假案从取证到结案,企业有时要付出数万元的打假成本。企业如果一年内遇到三四起假冒产品案件,付出几十万元打假经费也很正常。
  该商标法律顾问表示,如果一切顺利,企业或许能通过法律渠道得到相应的赔偿以弥补打假成本。但实际情况是,去外地打假的本地企业,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如愿以偿拿到足额的赔偿金,企业赔本打假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。

  成功率:异地打假越来越难
  义乌部分商标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表示,就义乌来说,相关部门已经在打假的问题上予以了足够重视,使本地企业有了良好的打假氛围,在制假人员的处理和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等方面做得较好。可问题是,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,义乌企业去外地打假就没这么顺利了。
  业内人士分析,一方面是制假分子的流程分工越来越细,给企业获取制假证据带来很大难度。以前只要找到制假窝点就能一网打尽,但现在的制假情况是:生产点在一个地方,产品的假标签放在另一个地方印制,最后的包装又放在一个单独的地方,有一定规模的制假企业甚至连仓库都会另外选址,找到一两个制假点很难给制假分子以足够的打击。而且,精明的制假分子为了不被人怀疑,往往采取有订单才加班加点生产、没有订单就放假休息的策略,减少留厂时间,降低在制假现场被人查处的可能性,给打假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现场取证带来诸多困难。
  另一方面,打假还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制约,这也影响了本地企业去外地打假的成功率。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,有的相关部门无法及时、公正地处理当地制假企业和从业人员,使义乌企业的打假利益得不到最大化的回报。
  另外,目前国内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完善,尤其是涉及商标和商号等问题的具体条款没有清楚说明,也给相关部门处理制假案件带来不方便。

  委托打假公司——有争议的非常规手段
  “正规渠道不好走,有时候只能借助于打假公司来完成对制假企业的取证工作,这是无奈之举。”义乌某知名企业的打假专员黄先生提起打假公司,显得颇为无奈。
  说起打假公司,就不得不说业内俗称的“钓鱼”行动——打假公司受企业的委托,派专人向制假人员下订单(意指设下诱饵引鱼上钩),交待好交货地点、价格等事宜后便“人间蒸发”,在制假人员交货时,等待他们的往往是工商局等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和企业的打假人员。
  从耐克、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打假经验来看,打假公司通常能起到一定作用。但是在国内,打假公司还上不了台面,提供这项服务的有可能是某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,或是某家商标事务所,也有可能是某家社会服务机构。打假企业除非万般无奈,一般也不会找打假公司帮忙,因为这里面涉及一个诱导犯罪的法律问题。
  黄先生说,曾经就有一家国际知名企业的中国公司因为涉嫌诱导犯罪卷了进去。当时,负责“钓鱼”的打假人员成功完成取证任务后打算“蒸发”,案件也顺利进入司法程序,但没想到一个遗留的手机号码被制假人员发现了,继而以“钓鱼”者涉嫌诱导犯罪向法院提出诉讼。最后,这名“钓鱼”者也承担了法律责任,使企业非常被动。
  黄先生认为,打假公司是把双刃剑,用还是不用,打假企业应该谨慎对待。

  专家支招

  多管齐下应对制假行为
  徐杰,义乌徐杰商标事务所主任,近两年给义乌1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了数十次打假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,对企业如何打假、如何更好地维权有自己的看法。
  徐杰表示,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而言,企业委托打假公司打假都有不妥,企业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外,也有可能造成其他不良后果。面对制假行为,企业还是应该多从自身可利用资源出发,来加强打假力度。

  第一招:企业专设打假办
  以娃哈哈公司为例,针对层出不穷的制假事件,公司专门设有打假办。义乌的品牌企业从长远来看,也可以设立一个专职打假的办公室,聘请有经验的打假人员、法律顾问筹建打假小组,避免临时调动人员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。

  第二招:开通热线征集制假线索
  企业可以设立投诉热线,并予以一定的举报奖励,最大范围地鼓励消费者举报假冒产品。消费者是接触假冒产品的终端客户,可以提供假冒产品的流通地域、假冒产品的仿制细节等线索,方便企业组织人员取证。

  第三招:密切联系各地经销商
  同时,企业要和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保持紧密联系。对经销商来说,同一区域有假货销售,他们就是市场份额被分割的最直接受害者,一旦发现假冒产品,经销商会及时反馈信息。企业只要重视经销商的举报,对经销商主动寻找第一手制假证据会起到积极作用。

  第四招:获取证据后再举报
  最后一点也非常重要,那就是企业在实施打假行动时切勿急功近利,尽可能在获取制假证据后,再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查处,最大化地实现打假成果,不给制假死灰复燃的生存空间。